電 話:400-0391-886
傳 真:0371-65926105
郵 箱:59960655@qq.com
地 址:鄭州市金水區緯二路經三路交叉口向東一百米路北“秦建國”溫縣鐵棍山藥
網址: www.gdlflj.com
懷山藥歷史淵源
“四大懷藥”的獨特功用被《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稱“山藥以河南懷慶者良”。俗語云,懷地黃、懷山藥生長一次,拔盡10年山川地氣。
據史書記載,周平王三十七年(前734年),衛桓公舉懷山藥、懷地黃、懷牛膝、懷菊花向周王室朝貢,周王室用后大悅,贊其為“神物”。從此“四大懷藥”成為歷朝貢品。而“四大懷藥”中,又以懷山藥居首。
清乾隆年間,懷山藥生產達到鼎盛時期,懷慶府組成“懷幫”經營懷山藥,賺得缽滿盆溢。民間有云:十三幫一大片,抵不上懷幫一個殿(店)。
抗戰期間,日本曾派本國的學士將今焦作市武陟縣轄區內的山藥品種及土壤運回日本,分析研究并嘗試調配土壤進行山藥等中藥材的種植實驗,結果是長出的山藥徒具其“形”,用于臨床才發現藥力大大下降。中國的山藥還是把“神”留在了中國。
懷山藥
20世紀20年代,今焦作溫縣的幾位藥農從山西太古引進部分高產的山藥品種,結果引種幾年后,引進的產品味道與藥力都逐步趨同于本地品種。
建國后,計劃經濟時期,焦作市武陟、溫縣、孟州、沁陽等縣多數農戶靠懷藥維持生計。
1962年,中國從《本草綱目》1892種中草藥中選出44種為“國藥之寶”,懷山藥名列其中。
20世紀70年代,政府為緩解懷山藥供應緊張,曾組織18省區到焦作市武陟縣引種,結果本地品種在其他地區種植后,很快就出現品種退化、藥力大減的現象。
《溫縣志》記載:20世紀80年代,受“以糧為綱”思想影響,產量低、輪作期長的“鐵棍山藥”種植走向衰落,品種瀕臨滅絕,21世紀初幾乎絕種。岳村鄉一農戶保存少量種栽,“鐵棍山藥”才延續至今。
2008年9月8日,時任總書記胡錦濤同志來河南省視察時,專門考察了焦作的懷山藥,當年鐵棍山藥市場大振。
此后,無序的農產品市場競爭,周邊省市擴種蜂起,嚴重沖擊了原產地主產區的懷山藥市場秩序??偭看?,價格低迷,更是追求單產量,形成了惡性市場環境。農產品為增產,普遍濫用農藥化肥,影響了品質。一般農戶種植山藥,除了施用防治地下害蟲的農藥,殺菌藥外,一些人還施用膨大素之類的激素藥。在無序的農產品市場面前,生產健康的食材陷入困境,尋找健康的食材成本頗高。
201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食品安全課題組、中國社會科學院中醫藥課題組牽頭,中科院、中國中醫科學院等機構、中醫藥大健康保健機構的學者,以及生態農業單位的負責人一行20余人,在“四大懷藥”核心產區之一的武陟縣大封鎮召開座談會,探討中醫藥發展及政策的動態。